magnifying-glass-1607160__340.jpg
人類大腦判斷的正確率不是百分之百,

有時候大腦只是進行最熟悉迴路的運作,這叫組織偏見,不叫思考。

觀察自己的腦「如何得出結論的過程」相當有趣。

 

今天我來講五點,我用來修正自己認知偏誤的方法。

 

1.  一時的好惡感受,不能用來決定事情是否對我有益處。

A.甜食好吃,只是因為大腦喜歡吃,身體未必買帳;

B.剛開始運動喘得難受,總是想停,撐過幾分鐘,身體就活化了。

 

2. 大腦總是認為自己想的是對的,且依照熟悉的迴圈去找證據。

我破除這一點的方法是,時不時想「有沒有辦法證明我是錯的?」,

如果找到了,「啊哈!原來我錯了!」然後置換新觀點,

如果一時找不到,暫且認同目前大腦的結論。

 

3.所謂「完美」,只是「個人偏好」烙印在大腦裡的結果。

例:嗯…我所謂的完美…就是希望「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意義」。

不過我確實發現,每個人心中的完美都不盡相同。

就像許多人認為「富貴閒人貴婦命」最完美,

但是「花時間悠閒喝下午茶」會讓我渾身不自在。

比較起來,花時間寫文章,作記錄、運動鍛練、操持家務的生活型態

才配得上「有生產力才像我呀!」的自我認定。

 

4. 「記憶」是大腦不時重新抓取編寫的腦內敘事。

記憶不等於真相。過去不等於未來。

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,不夠好或不快樂;不成功或不滿足,

你會需要某種理由、某個故事來support這種感受,

你的大腦會自動搜尋曾有相似感受的時空,

編寫一個有邏輯的故事出來。

但,真相是,昔日種種並非今日種種的成因,

只是大腦習慣抓取某種特定迴路,不斷重複播放而已。

 

5.己之所欲,勿輕易施於人。

人的個別差異實在太大了,

「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之前」還是問一問比較好。

你覺得希罕的東西,別人可能完全不希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實驗紀實 財富 百日擴張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寶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