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進入神的羊圈以前,

影響我最深的一部傳統宗教經典「了凡四訓」

了凡四訓白話篇
https://book.bfnn.org/books/0619.htm

我常自稱為「功德論患者」,

我的底層邏輯是「要有好的人生,必行許多善事」,「神不是給求祂的人,而是給施予的人」

經常仗義輕財,繳奉獻或捐錢毫不吝惜,沒人舉手的時候趕快當Volunteer急公好義

所以,許多人只看到我家姊妹三人學歷亮眼(都畢業於台灣大學),

常有人問我父母問祕訣如何,如何胎教、生出狀元囝

卻少人考究我母親行醫時,遇貧者不忍收錢,賣中藥香料還稱超量給人家……種種類慈善家的舉動.....

而手足中只有我再深造,兩年即獲得碩士學位,求學順遂異乎尋常,

我內心歸因於自己熱心公益,服務性格特出,陰德值高,

至於我個人的愚拙,真的是只有我自己知道,

謝天讓我這愚拙之人有「功名」,應該是我平日行善積德的緣故。

 

[了凡四訓]裡面關於「善與惡的辨證」是發人深省的,

有空能讀到那一塊的人是有福的!
我就引述一點點來說明「善心成就壞事」跟「惡心成就善事」的例子:

1)從前明朝的宰相呂文懿公剛才辭掉宰相的官位,回到家鄉來,因為他做官清廉,公正,全國的人都敬佩他,就像是群山拱衛著泰山,眾星環繞著北斗星一樣。獨獨有一個鄉下人,喝醉酒後,罵呂公。但是呂公並沒有因為被他罵而生氣,並向自己的用人說:這個人喝酒醉了,不要和他計較。呂公就關了門,不理睬他。過了一年,這個人犯了死罪入獄,呂公方才懊悔的講:若是當時同他計較,將他送到官府治罪,可以藉小懲罰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,他就不至於犯下死罪了,我當時只想心存厚道,所以就輕輕放過他;那知道,反而養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的惡性。他以為就算是罵宰相,也沒什麼大不了,一直到犯下死罪,送了性命。這就是存善心,反倒做了惡事的一個例子。

 

2)也有存了惡心,倒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子。像有一個大富人家,碰到荒年,窮人大白天在市場上搶米;這個大富人家,便告到縣官那裏;縣官偏偏又不受理這個案子,窮人因此膽子更大,愈加放肆橫行了。於是這個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搶米的人捉起來關,出他的醜,那些搶米的人,怕這大富人家捉人,反倒安定下來,不再搶了。若不是因為這樣,市面上幾乎大亂了。所以善是正,惡是偏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

 

不過我還是要說,[了凡四訓] 一書我讀到後面還是覺得怪怪的,

因為傳統宗教的功德論,終究無法了生脫死,沒有解答前生與來生,

再者[了凡四訓] 的成功典範都是“當大官”,子孫後代出賢人也“當大官”,

做善事的回報就是中舉人中進士,這種「用當大官來驗證大善人」的思維我不買單,

那種標準很偏狹,彷彿我做了一世的善事就是為了當大官。

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士大夫思維,讓社會缺乏農工商業的多元活潑性。

而且當大官的只能是男性,那千千萬萬默默無名的偉大母親到哪裡去了? 有留名或姓氏嗎?

我觀察其實是女性多不願留名於是被遺忘,

男性偶爾出一個孝子或功名種子,就被大肆張揚吹牛上天......

再寫下去,可能會演變成個人睥睨父權的長篇大論,停筆於此,晚安各位~

arrow
arrow

    黃寶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